齒顎矯正

牙齒矯正可以改善牙齒擁擠、歪斜、突出、咬合不正、輕微戽斗等問題。 很多人為了美觀而矯正牙齒,都希望擁有一口整齊漂亮的牙齒。然而,牙齒矯正的作用不僅限於此。牙齒排列整齊是影響臉部形狀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保持口腔和身體健康不可忽視的一環。

適合對象

暴牙或深咬

•上排牙齒遮蓋了過多下排牙齒。
•咬合過大時,容易導致牙齒磨損、顎關節疼痛等問題。

戽斗

•下排牙齒比上排突出。
•難以正常咀嚼和清晰講話,更可能導致牙齒磨損得更快。

牙縫過大

•齒縫過大:牙齒間縫隙過大。
•齒縫過大,使牙齒和牙齦間產生空隙、食物容易卡住。

開咬

•開咬:咬合時上排下排牙齒無法碰在一起。
•開咬可能會造成牙齒咬合難以咀嚼。

齒列壅擠

•齒列壅擠:牙床空間不夠導致齒列不整。
•容易造成口腔細菌堆積 ,且不易清潔,而造成蛀牙。

齒顎矯正治療流程

Step 1.

初步牙齒矯正諮詢

拍攝全口x光片確認口腔健康狀況,在矯正諮詢的過程中,矯正醫師會先詢問患者前來治療的原因,藉由了解患者最關心的是什麼問題,以及預期矯正後能達到什麼樣的改變,這將更有助於矯正醫師擬定治療計畫。

Step 1.

Step 2.

牙齒矯正前資料收集

如果有意願進行矯正治療,事先必須收集一系列的資料,包括拍攝口內外照片、環口X光片、正側顱X光片(或其他需要的X光片)、製作全口模型等。讓矯正醫師有足夠的資訊可以進行分析,診斷出問題所在,並且擬定適合的治療方式。
矯正前訂定的治療計畫包含:是否需要搭配矯正前拔牙、打骨釘、假牙製作,或是合併其他的專科治療等等,都是矯正醫師評估療程與費用的依據。

Step 2.

Step 3.

矯正前牙科治療

矯正前需將不健康牙齒進行治療。例如:蛀牙、牙周病、拔智齒、根管治療等,需健康牙齒才能矯正。

Step 3.

Step 4.

裝戴矯正器

安裝矯正器,並定期回診檢查調整。
矯正醫師會評估您的療程以及咬合狀況,來決定是一次內把矯正器裝置完畢,或是分次把矯正器裝置完成。
有些特殊的狀況,可能會先黏著單顎(上排或下排牙齒)的矯正器,過一段時間後再黏上另一顎,讓您能慢慢適應矯正過程。
裝矯正器後,通常是每個月回診一次做調整,三至五周都是合理的回診時間。

Step 4.

Step 5.

矯正完成術後保養

拆除矯正器完成後,配戴維持器穩定牙齒周圍組織,並定期保養檢查牙齒。

Step 5.

常見問題

FAQ

最佳治療時間為7歲至13歲,建議您可以讓小朋友在7歲左右進行齒顎矯正檢查評估,早期之診斷與檢查讓醫師針對問題而提出未來之治療計劃。 約莫等到10至12歲,此時小朋友的牙齒大多已換成恆牙,但是口腔卻還有發展的空間,矯正醫師可以利用這些剩餘空間進行齒顎矯正、 將全部的牙齒一起排列整齊,建立美觀又健康的咬合關係。有些問題若能早期治療,可預防更嚴重問題之發生。

矯正基本上是沒有年齡限制,只要有咬合的需求,只要牙周健康,到70歲都適合。美國齒顎矯正學會和日本齒顎矯正學會都建議在七歲時就要進行齒顎矯正的檢查,原因在於有些特殊的狀況需要早期處理,但是否真的需要進行治療,還是依檢查結果由醫師判定。原則上,只要咬合不正已經影響到患者的咀嚼功能,甚至對發音、生長發育等產生不良影響時,就可以開始進行矯正治療。

每個人對疼痛的敏感度不一樣,因此在矯正過程中,感受也是不一樣的。確切來說,牙齒的不適都發生 在調整的最初幾天。
初戴矯正器時,由於牙齒對矯正力尚未適應,因此會出現輕微疼痛,這種疼痛一般都是可以忍受的,約在2-3天內恢復正常。

暴牙
齒列擁擠,牙齒排列不整
齒列中線偏斜許多
本身擁有的牙齒狀況很不好
通常有以上情況,才需要拔牙,所以是否拔牙取決於矯正評估時,醫師專業判斷並與您討論矯正計畫後,才決定拔牙的需要!
矯正牙齒不一定一定要拔牙,每個人牙齒狀況不同,有些人會需要藉由拔牙增加牙床空間,有些人則不需要。拔牙與否需要經過「環景全口X光檢查」與牙醫師專業評估,提供最合適的矯正療程。

一般而言,牙齒矯正療程約略一年至兩年半的時間,因每個人的條件狀況不同,矯正的時間長短也會不同,矯正醫師會依照大家的狀況給予適合的治療計畫。
矯正時間長短影響因素有:
大人會比小朋友所需時間更長
病患能與良好態度與醫師配合,時間會較短
治療過程若包括生長抑制及促進生長等,則需較長時間

 

牙醫師會依據您環景全口x光片及口內狀況,詳細評估是否需要拔牙及打骨釘。因每個人的口腔狀況不同,不一定每一位病患矯正都需拔牙及骨釘。
拔牙的方式可以增加牙床空間以利調整牙齒,而骨釘的作用是增強錨定作用使牙齒更穩定移動。歡迎大家預約評估並了解自己的牙齒狀況及矯正療程。

若矯正器還掛在主線上面,可以約回診所重黏,若矯正器已經掉出線外,將矯正器用小袋子裝好,依照預約時間回診時再將已脫落之矯正器帶回重黏或約時間回診所重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