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根管治療

顯微根管是指醫師在顯微鏡輔助下進行根管治療。

過往傳統根管治療,醫師是以經驗和手感在治療肉眼不可見的根管,很多複雜的狀況只能以經驗和傳統二維X光片進行猜測。

現代因科技進步,顯微鏡被應用在牙科上,才讓醫師有機會得以一窺根管內的真實情況。再搭配牙科用的3D錐狀電腦斷層,使得以往被視為難症的複雜情況,如多根管、根管鈣化、髓腔破洞、斷械遺留等等,在顯微根管的處理下都有較高的機率能夠治癒。

顯微根管適用情況

牙根尖嚴重感染

根管結構特殊(細小根管、帶狀根管)

已做過根管治療但仍有發炎問題

鈣化根管

深度蛀牙導致組織發炎或壞死

移除器械堵塞、移除釘柱

顯微根管治療優點

以高倍率放大檢視患處根管的複雜結構,更有效去除肉眼無法看出的病根

降低患部周圍組織的破壞

減少健康齒質的去除

提高治療準確度

更精細的過程使牙齒的保存率提高

顯微根管治療流程

Step 1.

治療前評估

由醫師臨床檢查及影像分析後評估顯微根管適應症並提供治療方案

Step 1.

Step 2.

開始治療

療程次數需視難易度以及施作牙位決定,過程中以顯微鏡輔助根管治療。

Step 2.

Step 3.

完成治療

觀察一段時間後複診,如治療後都順利恢復,即可安排製作假牙,加強保護。

Step 3.

常見問題

FAQ

根管內部的情況是無法以肉眼直接觀察到,所以牙醫必須借助顯微鏡進行更準確地診斷,並讓根管治療進行更加精準。臨床上需要使用顯微鏡進行的根管治療包括:移除舊有填充物的根管重新治療、鈣化不通根管的處理、移除根管內斷針,以及修補根管穿孔等。

根管治療完成的牙齒在做了窩洞填補後,我們建議做假牙(牙套)進行更全面的保護。
如果牙冠部份缺損太大,就會需要在根管內加金屬柱心,再裝「牙套」保護起來。如果沒有裝假牙,有極高的機率使牙齒斷裂或二次感染的風險。

應避免使用患牙咀嚼硬物,以防牙齒斷裂。如果暫時填補物脫落,則需要回門診進行填補。

若有術後疼痛現象,可服用止痛藥緩解疼痛。

根管治療過程中使用的藥劑有類似漂白水性質,雖以治療巾隔離保護但仍有可能噴濺到衣物,因此治療時請盡量避免穿著深色及貴重衣物。

牙齒內的神經感覺細胞受到感染,將會引起不可逆的牙髓炎並造成持續性疼痛、牙髓神經壞死化膿及牙根炎病變,甚至引起蜂窩性組織炎的情形產生。

前牙根管治療,只須2~3次的治療即可完成,若是發生在大臼齒,因為有3~4個根管,所以花費的時間也會較多,可能需要4~5次才能完成治療。